学院“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顺利结题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部署下,根据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总体安排,学院于2021年设立了“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学院共有9个课题组的教师积极参加,于2021年10月正式立项(详见下表),2022年11月完成中期检查;2023年12月,9个课题全部顺利结题。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
|
1 |
左冬红 |
课程思政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系统三”课程中的探索 |
|
2 |
罗杰 |
课程思政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系统(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
3 |
高雅玙 |
一流科研引领教学的《无线通信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
|
4 |
刘 澍 |
基于成果导向的随机过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
5 |
黑晓军 |
《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设计与实践 |
|
6 |
朱明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中国“芯” |
|
7 |
王邦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 |
|
8 |
陈萍 |
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思政建设 |
|
9 |
张成伟 |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思政研究,各个课题组认真进行了成果总结。
左冬红老师课题组通过本科课程平台发布了一些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视频及论文,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或阅读,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接受课程思政教育;修订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系统三》教学大纲,增加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方案;撰写了一篇课程思政相关论文,已被录用。
罗杰老师课题组完成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系统(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电子技术》不同学院、不同学时的教学大纲修订,并在2021白菜优惠活动网站大全、光电学院、生命学院生医专业、物理学院等单位2021年至2023年度的教学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组共发表了5篇教学文章,共出版了6本教材或教辅。
高雅玙老师课题组完成《无线通信基础》课程思政研究报告、教学大纲一份和课件,课程思政案例被收录于华中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第一辑第一卷(全院唯一)。课程组教师参加第三届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案例设计竞赛初赛获得中南赛区二等奖,全国总决赛获全国二等奖。
刘澍老师课题组在教学方法上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多学科、多技术交叉。通过引入科研案例教学,既让学生学习随机过程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从观念到行为逐渐由学习向科学研究转变。出版《随机过程》教材一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一篇(刘澍、郎量,面向新工科的“随机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3年4月,vol45(2),P87-91)。
黑晓军老师课题组应用BOPPPS教学设计模式,探索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设计方法,完成面向课程思政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实践报告一份,修订了《信息技术导论》课程大纲,设计课程讲义和教学课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项目成果应用于《信息技术导论》、《基础信息论》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荣获2项校级教学奖励。
朱明老师课题组撰写了项目研究报告,优化了教学课件,更新其中的思政教学内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深圳市高新投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国产嵌入式芯片,应用于感烟火灾探测器原理样机。结合时事、我国DSP产业现状和高校DSP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了学习DSP体系结构的学科意义,分析了国内DSP自主设计能力的薄弱和差距,强调了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战略作用。在课程报告中增加学科意义的考察,收集学生对课程意义的看法,作为评估思政建设成果的依据。
王邦老师课题组成功构建了《数据结构》的四维课程思政系统架构,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点,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建立了系统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依据,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积极开展专业教研室内部、学院内各个专业间的分享交流活动,拟将项目成果弹性推广到相关课程群乃至整个课程体系。
陈萍老师课题组设计了电磁场理论课程的知识、能力、价值等多维度目标,完成了以“电磁学内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介绍→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准备→以电磁现象研究以时间主线的知识讲授”为思路的教学内容优化梳理。从典型人物事例、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理论知识到时新应用领域的过渡等方面完成了思政案例设计,并融入到多个本科生课堂教学中。
张成伟老师课题组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点进行融合设计,修改完善了《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和课件《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并将课程思政贯穿丰富到课程实践资源(线上教学实践平台),帮助同学更好的掌握编程知识和技术。
在各个课题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和精神力量,得到了人生的智慧光芒和人文关怀。课程的教学过程也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学院开展课程思政专项课题教改研究项目的各项成果“以点带面”地带动了更多老师,引导激励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加强任课教师的参与意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方面,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了课程目标,教师们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院将总结经验,丰富“三全育人”模式内涵,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工科人才。